要提到seasonal polyphenism ,就不得不提到 Phenotypic plasticity ,即表型可塑性。它用於描述“在不同的環境下相同的基因型表達出不同的表現型”這一現象。書中提及,這個現象曾經被科學家們所忽視,原因恐怕在於拉馬克主義的誇大解釋。然而漸漸地,當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將基因表達與環境分隔開來是一件錯誤的事時,表型可塑性的議題又重新被提起。潛在的基因表達與環境有關這一觀點取代了基因的規律性表達這一觀點。最終,一個明確的定義被提出,表現型是由基因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即所謂的表型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根據表型的靈活程度,表型可塑性可分為幾種。儘管他們之間的界限並不清晰,但仍可大致分為三種:
1.第一種是在個體成長的過程中受到環境因素(environmental cues)的影響形成的不可逆的表型變化。這一類的生物多數壽命不長,如昆蟲;
2.第二種是在個體的一生中其表型隨環境的變化而產生可逆的變化,如雪兔。這些動物相對而言要比較長壽。
3.第三種是指個體行為上的差異也會導致性狀的差異。
季節性性狀是指在不同季節所展示出的不同表型,這在昆蟲當中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它們的表型大多可以作為性狀可塑性的範本。蝴蝶經常展示出季節多型性,但在大多數的案例中,它們的作用機制是不明的。有一種假說認為季節的差異影響到蝴蝶幼蟲體內的黑色素的量,進而體現在溫度與表型的關係上。
參考資料:《INSECT EVOLUTIONARY ECOLOG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