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從一開始的實驗計畫,天真的以為,只要我們控制好飼育紫蛇目蝶幼蟲實驗箱的溼度變化,就能完成這份實驗!
我們小組完全忘記,一個實驗有操作變因,也同時要有「控制變因」!像是溫度、光照、以及食葉量等。而這些都要記錄,要有憑有據才能證明這實驗的可信度。
- 記錄食葉量要做什麼用?
- 怎麼計算食葉量?
以一齡為例,拍攝將要放入實驗箱的所有葉片(稱為before),等在實驗箱內發現了掉落的幼蟲頭殼後,代表一齡幼蟲期結束,此時要把吃剩餘的葉片從實驗箱拿出,再拍攝一張(稱為after)。
一齡的食葉量計算: before減去after的食葉量面積
〈圖一〉 |
小提醒:
1.墊在葉子底下的紙要有格線或劃一條比例尺,才有相對比例計算葉面積。(建議單位mm)
2.拍攝時,要注意相機是與葉面保持平行的,以免葉片形狀面積與實際不相符。
- 食葉量數據呈現?
可參考各個有關蝴蝶實驗的論文資料,像是「黃鉤蛺蝶 (Polygonia c-aureum lunulata Esaki &Nakahara) (鱗翅目:蛺蝶科) 在葎草之飼育研究」,都有專業的食葉量數據呈現。
而我們小組採比較簡單的方式,用word做簡易型表格〈圖二〉。
參考資料:
阿簡生物筆記, imagej教學影片
台灣昆蟲 30: 77-85 (2010),黃鉤蛺蝶 (Polygonia c-aureum lunulata Esaki &Nakahara) (鱗翅目:蛺蝶科) 在葎草之飼育研究,下黃鉤蛺蝶各齡期幼蟲之食葉量及其消耗量比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