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6年1月1日 星期五

為何要計算毛毛蟲的食葉量?

這學期的小組實驗,「環境濕度是否影響紫蛇目蝶的翅色?」終告一段落了!(灑花~

回想起從一開始的實驗計畫,天真的以為,只要我們控制好飼育紫蛇目蝶幼蟲實驗箱的溼度變化,就能完成這份實驗!
我們小組完全忘記,一個實驗有操作變因,也同時要有「控制變因」!像是溫度、光照、以及食葉量等。而這些都要記錄,要有憑有據才能證明這實驗的可信度。



  • 記錄食葉量要做什麼用?


為了確保紫蛇目蝶翅色變化的因素,只有濕度因子!排除掉餵食量的多寡這項因素,或許影響他們生長狀況。呈現數據讓人了解,「喔!每箱的毛毛蟲都很公平的分配到一樣的食物喔!牠們的主人沒有依心情狀況,還是看誰比較可愛就給多一點葉子!」



  • 怎麼計算食葉量?


子蛇目蝶幼蟲期分五個齡期,每進入新的一個齡期會掉一次頭殼。每個齡期計算一次食葉量。
以一齡為例,拍攝將要放入實驗箱的所有葉片(稱為before),等在實驗箱內發現了掉落的幼蟲頭殼後,代表一齡幼蟲期結束,此時要把吃剩餘的葉片從實驗箱拿出,再拍攝一張(稱為after)。

一齡的食葉量計算: before減去after的食葉量面積

〈圖一〉
方法: 我們是用描圖紙和大頭針去固定展開的葉片,拍下影像〈圖一〉;也可直接將葉片攤平放到掃描器下掃描,更為方便。事後放到imagej這軟體去計算面積大小,在此推薦大家上阿簡老師的blog「阿簡生物筆記」,有清楚的imagej使用教學,也有提到計算葉面積喔!

小提醒:
1.墊在葉子底下的紙要有格線或劃一條比例尺,才有相對比例計算葉面積。(建議單位mm)

2.拍攝時,要注意相機是與葉面保持平行的,以免葉片形狀面積與實際不相符。




  • 食葉量數據呈現?


可參考各個有關蝴蝶實驗的論文資料,像是「黃鉤蛺蝶 (Polygonia c-aureum lunulata Esaki &Nakahara) (鱗翅目:蛺蝶科) 在葎草之飼育研究」,都有專業的食葉量數據呈現。
而我們小組採比較簡單的方式,用word做簡易型表格〈圖二〉。
〈圖二〉












參考資料:


阿簡生物筆記, imagej教學影片

台灣昆蟲 30: 77-85 (2010),黃鉤蛺蝶 (Polygonia c-aureum lunulata Esaki &Nakahara) (鱗翅目:蛺蝶科) 在葎草之飼育研究,下黃鉤蛺蝶各齡期幼蟲之食葉量及其消耗量比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